本篇文章1414字,读完约4分钟

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已有130多年历史的黄氏宗祠依然保留着它的古貌,雕刻梁画栋,气派非凡。 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和旁边的一对石鼓门一起守护着这座老房子,越过门槛,依然可以感受到黄氏家族百多年前家族的盛况。 黄氏宗祠内的“凤在上面,龙在下面”的古老木雕,更是令人震惊。

“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云南人文自驾游建水休闲农业(第二季度),进入这个古老的村庄,寻找建水千年农耕文化、民居人文的足迹。

百年宗庙典故很多

黄氏宗祠位于新房村西北面,西北东南,建于清光绪18年( 1892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 宗庙整体为二进院建筑,共有6个天花板,正殿、中殿和前殿为单檐休山顶瓦屋顶,两侧腋殿为卷棚顶,腋房为单檐硬山顶,正殿和中殿均为梁式七架梁结构,前院左右两侧各有一面花墙,正殿和中殿介于3间至2间 宗庙内的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庄严幽静,气势磅礴。

“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龙凤呈祥是许多以前流传下来的建筑中,龙和凤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龙是阳,凤是阴,只要龙和凤在一个画面上,很多都是龙在中间,上,凤在偏下,而且很多都是龙比凤大 但是黄氏宗祠的龙和凤和一般的龙凤形状不同,柱子等很多重要位置的木雕装饰为什么“凤在上,龙在下”呢? 守护宗祠的黄兴黎氏说,黄氏宗祠的建设时期是光绪年间,当时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时期,为了展现她至高无上的地位、独我独尊的显著地位,命令全国新建成的建筑使用“凤上龙下”的形式。 慈禧太后在她的陵墓石雕工艺中也表现出了这一个性,许多雕塑中出现了“凤在上面,龙在下面”、“凤在前面”、“一凤压两龙”的图案,其寓意和当时的历史,令人津津乐道。

“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百年宗庙中抚摸着历史的痕迹,走出宗祠,门口的一对石鼓门也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眼球。 黄兴黎说,门当石通常放置在古代汉族以前传下来的建筑门的两侧,用于表示古代标志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艺术品。 “古代人们常说‘门当户对’,其中‘门当’指的是门当石”黄兴黎说,门当石的样式不同,房子主人的等级和身份地位也就不同。 这是因为在古代,只要一眼看门禁石是否符合,就能知道两人家族的等级和身份地位是否基本一致。 这就是“门当户对”的由来。

“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在新房村看旧房

在新房的村子里走着,可以遇见至今为止留下来的100年的老房子。 这些老房子中有些还在被采用。 世居的村民大多已经老了。 有人关上大门,门前香草丛生。 只留下古色古香的碧瓦朱轩向人们诉说着那一年的辉煌。 有人大败,只剩下瓦残垣,向人们表示岁月的无情。

“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位于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委会老易屯村,横跨泸河东西两岸的乡会桥是多个村子的老人喜欢闲坐看时间的地方。 乡会桥占地700平方米,因封建社会科举乡试、会试蔚然兴起而得名,是建水古桥中唯一的廊桥。 乡会桥的楼阁建筑布局,是东西对称的横向重檐硬山楼阁,是纵向单檐的屋顶建筑,过渡到主体建筑的纵向重檐硬山建筑楼阁——文星阁,体现了文星阁“以中央为尊”的地位,构成乡会桥楼阁,高二低、二横三纵、大者居中。

“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位于乡会桥西端的乡会镇公所,和乡会桥一样具有传奇色彩。 1949年,中共建水县委动员各区党员在滇南游击队武装协助下,在后援外合作,夺取原乡会镇公所枪支弹药,占领乡会桥,发动乡会桥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共建水县委武装解放建水的第一枪。 “乡会桥和乡会镇公所”是因为这成为了中共建水县委发动、举行乡会桥武装起义的旧址。 (城市时报)

“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旅游频道业务合作: 010-82628888-3876

呼叫热线: 400-690-0000

来源:零度新闻网

标题:“建水西庄镇新房古村 黄氏宗祠“凤在上龙在下””

地址:http://www.0ccn.com//flbly/2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