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8字,读完约4分钟

原创 小克勒 克勒门文化沙龙

上海解放71周年的日子,61年前的今天,为了给新中国十周年献礼,在上海茂名南路57号的兰心大戏院举行了一场演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就从这里飞向了世界。

关于这首曲子,小克勒说过太多的故事,今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小克勒倒想跟你说说这座同样有故事的剧院。

在茂名路和长乐路的街角有一栋特别的建筑,它以从容优雅的姿态坐落在周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与美好,你一定听过它的名字——兰心大戏院。

最近大家会发现兰心大戏院的修缮工程已经开始了,预计一年后它将重新回归。

兰心大戏院修缮中

波折的历史

作为上海最早的一批剧院之一,兰心大戏院就像是一扇窗,演剧的欧风从这里吹入上海。

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人在黄浦江畔荒凉的泥滩里设立了租界,七年后的冬天,他们自发组织业余剧社,以洋行的仓库为舞台,自娱自乐地上演了几个节目,开启了上海演剧活动的序幕,也是作为剧场的“兰心”的雏形。

1866年,一个名为上海西人爱美剧社的组织在英租界圆明园路与诺门路(今圆明园路、香港路)转角处建造一所木结构的剧场,来年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出。

由于在英国有一座皇家讲演厅兼大剧院叫“lyceum theatre”,所以上海的这所剧场也运用了这一名称。

而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王韬便将“lyceum”翻译成“兰心”,以此来比喻艺术如兰花般高雅纯洁。

可惜四年后的春天发生了一场火灾,这座木结构剧场被所有烧毁,一直到1874年1月27日, 第二代兰心大戏院才正式落成。

随后,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第三代兰心大戏院终于在1929年1月尘埃落定,重建于蒲石路与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长乐路)的转角地。

典雅的摩登

杭州人葛元熙来上海租界居住15年后写下了《沪游杂记》,其中对第二代兰心大戏院有细致的描写:

“园式顶圆如球,上列煤气灯如菊花式,火光四射,朗澈如昼。台三面环以看楼,演时先有十数人排坐台上,面深黑,眼眶及唇抹以丹砂,或说白或清唱数次,然后扮演各种故事。以跳踯合拍为长技,与中国迥别。”

不难看出,那时的兰心大戏院就已经基本满足了近代演剧的全部诉求,连装潢和设计也别具匠心,吸引着上海无数的业余、专业西人剧社来此演出,甚至不少国外的西洋剧社巡回演出都对兰心大戏院青睐有加。

等到第三代兰心大戏院落成时,全院已经散发着幽静、清爽和现代化的气息。

著名报人胡道静为上海通志馆撰写《兰心60年》一文时说:

“是可怜也是应欣喜的事,我们在上海要找最完整的现代式的剧场,仅能举出兰心大戏院来,可是虽则只有这一家,然而以其规型之美备言,在远东是罕有伦匹的;何况它有着长长的历史。”

化蝶的深情

1959年的今天,一只“蝴蝶”在琴弦上翩跹起舞,飞过了漫长的岁月,化为一段悠扬的旋律回荡在上海的血脉中——61年前的今天,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在兰心大戏院正式首演。

美好的旋律加上真诚的情感,《梁祝》的诞生惊艳了世界,成为一枚光彩夺目、历久弥新的上海文化符号,从兰心大戏院的屋顶飞向了世界的舞台。

去年,我们“克勒门”的掌门人、《梁祝》作曲者陈钢老师又创作出了一部全新的作品《情殇》致敬《梁祝》的60周年,只为传播着爱、希望和美丽。

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

当经典的曲调跨越了时间和距离交相呼应,海派艺术不灭的光芒就在其中闪烁,就像不断翻新却不断铭记着历史的兰心大戏院一样,上海的城市文化永远年轻、永远美丽、永远深情。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崭新的兰心大戏院化蝶归来。

克勒门

是一个在上海

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文化沙龙

如果你还不了解我们

就看看看我们讲的这些故事吧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企业

静安区文旅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原标题:《你熟悉的“兰心”要蝶变了!》

阅览原文

【主题】机会,这里是上海

来源:零度新闻网

标题:热门:你熟悉的“兰心”要蝶变了

地址:http://www.0ccn.com//flbxw/1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