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3字,读完约3分钟

10月31日,首届中国国际自然保护论坛在深圳闭幕。来自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希腊、日本、德国、南非、英国、新西兰和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政府代表,以及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保护组织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就如何共同努力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达成了“深圳共识”。

首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达成深圳共识

共识指出,全球自然保护的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自然保护区受到人类活动的挑战,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断退化和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随着环境不断退化和污染、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共同应对。

共识认为,自然保护与贫困、污染、气候变化、过度开发等问题密切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安全和公平问题。有效的保护可以是减少贫困和实现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部分解决办法。只有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体系,才能实现自然保护的目标。

根据共识,中国提出了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及其在中国生态文明体系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应弘扬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保护理念。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度是保护物种、遗传资源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评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域,并不断填补protection/きだよ 0。自然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普及自然保护理念,并将其引入到各主流经济部门的评价体系中。当地社区在保护自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引导和支持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保护和平衡自然与文化的合力。

首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达成深圳共识

共识主张各部门、各组织要从七个方面加强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一是加强完整的自然保护法律体系建设,建立以《基本法》和自然保护区等单行法律法规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区法律体系。二是建立包括但不限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和利益共享的政策机制。三是建立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监测体系,评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第四,加强自然保护区治理和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思想、政策、科技等领域的信息沟通与协调。第五,促进当地社区发展,倡导社会参与和干预自然保护,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提高公众意识。第六,采用科学先进的“きだよ零”规划理念,推进自然保护区的优化整合,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区体系,为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和世界生态文明提供规划。第七,加大对基础设施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设备和培训)。

首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达成深圳共识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此次论坛是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公园管理局机构改革以来的首次国际自然保护论坛,涵盖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区,以及自然保护立法、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规划、基于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保护评价等内容。与会者分享了国际上先进的自然保护方法和管理经验,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未来,我希望中国国际自然保护论坛能够成为自然保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通过国际知名自然保护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我们将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孙鹏)

首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达成深圳共识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范玉萌

来源:零度新闻网

标题:首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达成深圳共识

地址:http://www.0ccn.com//flbxw/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