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9字,读完约2分钟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亚洲首富李嘉诚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出售资产,引发了越来越多关于他“撤资”、“弃亚洲入欧”的传言。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亚洲首富李嘉诚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出售资产,引发了越来越多关于他“撤资”、“弃亚洲入欧”的传言。李嘉诚白手起家,开始生产塑料花,现在控制着市值接近1万亿港元的商业王国,业务遍及53个国家。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2013年初试图出售服务式公寓,到向房地产信托注入资产,再到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出售业务,以及推动业务拆分和上市,李嘉诚和他的昌河部门正试图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再次大举注资。

事实上,近年来,李嘉诚旗下的长河投资部已在欧洲市场投资逾1,500亿港元,收购的资产涵盖基础设施、电信、能源和其他业务。在亚洲,如果百佳超市、香港电灯和屈臣氏的资产可以按他们的意愿出售或分割,总现金将接近1,500亿港元。

在这种情况下,“撤资”的猜测似乎更有说服力。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超人甚至不得不在9月17日亲自澄清,称这些出售不是撤资,而是商业决定。“常实和和记黄埔相信,他们将在香港屹立多年。”

事实上,“是否撤资”的问题困扰了超人十多年。每当记者问及是否减少在港投资或撤回资金时,他的回答总是“不”。然而,在实际经营中,李嘉诚始终坚持“谈生意、低买高卖”的经营逻辑。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2012年,李嘉诚旗下主要的“多元化全球业务平台”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贡献了欧洲业务42%的营业收入,而香港业务则大幅下降至16%。十年前,即200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4%和43%。

在李嘉诚“弃亚入欧”的传言中,2013年3月的劳工骚乱和黄的香港国际码头事件往往被视为关键事件。然而,将社会因素视为李嘉诚巨额资产背后的主要原因似乎是有偏见的。因为,一直以来,李嘉诚都非常善于灵活处置和重组集团的业务。20年来,在多元化的思维下,长河区剥离利润微薄的业务,吸纳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而欧洲一直是其布局的重点。

李嘉诚大腾挪背后:内地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

一位投资人士告诉记者,近期昌河部门加速转移可能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亚欧资产价格套利空,与10年前相比,中国大陆的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其次,考虑到经济活动和稳定,投资海外资产可能会让李感到更有安全感。

来源:零度新闻网

标题:李嘉诚大腾挪背后:内地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

地址:http://www.0ccn.com//flbxw/1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