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8字,读完约8分钟

 ;  ;  ;  ;  ;  ;  ; 【编辑推】《联合早报》是在新加坡有很大影响的中文报纸,现在的总吴新迪在年接棒,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进入《联合早报》,在大部分信息前线任职——采访小组、政治小组、。  ;  ;  ;  ;  ;  ;  ; 年初,记者前往新加坡访问“新加坡模式”的幕后和挑战,与新加坡执政党和反对党议员、媒体人、商界人士、非政府组织、基础社区负责人、社会交流网络意见领袖和普通民众进行了大量和深入的交流  ;  ;  ;  ;  ; 《联合早报》总吴新迪 cfp资料要人们怎么来看我们的报纸?  ;  ;  ;  ;  ;  ;  ; 记者:不能说新加坡出现了所谓的“官民对立”局面,官民以前看起来比较和谐,为什么这几年官民之间的感情被外人强烈地感觉到,矛盾? 你觉得这种感情如果继续发酵会对新加坡有什么影响?  ;  ;  ;  ;  ;  ;  ; 《联合早报》总吴新迪(以下简称“吴):我想这个变更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我想这不是政府的“功劳”。 这几年政府推进了人民的教育,必须大幅度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 现在的结果是,如果人民的教育水平提高,政府把人民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他们就开始质疑政府的任何一项政策,这是成熟人民作为集体非常自然的表现。  ;  ;  ;  ;  ;  ;  ; 其次,因为自媒体的关系,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能通过网上很快被放大。  ;  ;  ;  ;  ;  ;  ; 结合几个这样的因素,新加坡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这可能和过去的新加坡不一样  ;  ;  ;  ;  ;  ;  ;  ;  ; 记者:关于自媒体,新加坡不得不问,如何看待以前媒体可能被认为是“亲政府的”“政府代言人”的不自然。 以你从事的《联合早报》及其所在新加坡新闻业控股公司的其他子报为例,你认为新加坡人中的公共说服力如何细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公共说服力分别是怎样的? 与网上的自媒体、新媒体相比,我们是有特点还是劣势?  ;  ;  ;  ;  ;  ;  ;  ;  ;  ;  ;  ; 吴:确实,由于自媒体的出现,我们自己讨论一下今后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吧。 老实说,不仅是我们的媒体,政府方面也有同样的想法。 我们的媒体会注意到政府给媒体的空间越来越大。 我在1987年加入了《联合早报》。 先做三年的犯罪情报记者,然后跑当地情报、政治情报,然后做财经集团的主管等,现在回顾我87年在报纸上写的,会说话的东西,与现在我们在报纸上写的,会说话的东西相比,现在的  ;  ;  ;  ;  ;  ;  ; 这是政府做出的变化,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媒体自己也在争取这个空间。 当然,媒体本身也带来了一点催化作用。 我认为这些要素的作用都是有的。 所以我们今天演的角色,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是很大的不同。 政府自己也是,如果以前流传的媒体只做一方的工作,传达政府的信息,人民就不会来看,人民不来看,我们就会失去价值,所以要让人民读我们的报纸,给我们足够的空间,我们  ;  ;  ;  ;  ;  ;  ;  ;  ;  ;  ;  ; 记者:在新加坡,以前媒体传播的空间确实扩大了,但从民众的立场来看可能不够吧? 还是因为以前的理由,对你们的信任度还不够?  ;  ;  ;  ;  ;  ;  ;  ;  ;  ;  ;  ; 吴:说到完全信任度不够,今天我们的海峡时报也好,我们的早报也好,都说我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网民群,还有那么多发行量,我的信任度还在。  ;  ;  ;  ;  ; 而且老实说,在很多自媒体中,他们的很多言论,如果没有像我们这样的专家给他们写这些信息,他们的言论也不能树立很多事实 自媒体扮演着“发出各种声音的角色”,演得很好,但在报道信息这一点上,他们还需要专业的把握。 我们一直给自己的要求是,我们制作信息时,不做信息价值的评价。 我们没有角度。 我们只是反映事实。 如果我们做得好,这对我们的网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来源。 年轻一代的中文水平比不上上一代& # 160 & # 160;  ;  ;  ;  ;  ; 记者:我最近关注了《联合早报》言论版的“站长的话”一栏。 其中有各种言论是百家争鸣的,有没有认为是客观事件论的现象? 你们即使刊登反对党的言论、声音,在网上反对党对贵报也有一点看法。 比如,你可能认为你们是客观的事件论,但把执政党转向言论。  ;  ;  ;  ;  ;  ;  ; 吴:这确实是困扰我们的地方。 现在如果对反对党提出批评,有些人会认为你不客观。 如果支持政府的一点政策,不管政策好坏,我认为你是没有独立思想的人,你被政府拖累了。 但是,我认为政府并不是每个政策都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报纸稍微支持政府的正确政策,就会被归类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critical (批判性)。 我们真的到这里来了吗? 但是我想网上可能有这样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被无限放大 所以你可能觉得这是主流声音,但我觉得不是。 可能是有些人的声音,但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  ;  ;  ;  ;  ;  ;  ; 记者:我认为新加坡的主流舆论可能是建设性的 那个破坏性的发言还是少数人的,但他们的爆发力巨大,传达力广 因为你不认为新加坡的舆论和政府之间有很大的对立,对吧?  ;  ;  ;  ;  ;  ;  ; 吴:如果今天是真的,我想新加坡执政的大概不是人民行动党吧  ;  ;  ;  ;  ;  ;  ; 记者:新加坡是中国人很多的国家,但由于贵国的从业语言是英语,所以年轻一代对中文的读写能力下降了。 作为新加坡中文报纸的主编,你觉得怎么样 ;  ;  ;  ;  ;  ;  ; 吴:这真是我们中文媒体面临的课题 我们与世界媒体相比,第一,世界上所有以前的媒体都面临着自媒体、电子媒体,我们面临着失去眼睛、失去网民的大趋势。 这是全世界媒体所面对的,世界纸质媒体所面对的,年轻人几乎不看报纸。  ;  ;  ;  ;  ;  ;  ; 除了全球趋势,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新加坡的年轻一代学习中文的能力比他们的上一代稍差。 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比中文强得多,所以我们两大挑战,一个是世界性的,一个是新加坡特有的。  ;  ;  ;  ;  ;  ;  ; 我们怎么活着? 以前新加坡的中国人水平比较高,但他们占了比较少数,现在大部分人都懂中文了,但大家的中文水平比不上我们的上一代 既然我们在报纸上使用的语文不太深奥,要求尽量口语化,为什么中国网民抱怨我们的文案非常“白汤”? 为了在视觉上吸引网民 另外,ipad上的app客户端等自媒体以吸引年轻的网民为目标 另外,我们做了学生报,督促学生读中文报  ;  ;  ;  ;  ;  ;  ; 记者:年轻的网民群还大吗?  ;  ;  ;  ;  ;  ;  ; 吴:在年轻网民群流失的情况下,我们网民的中位数其实每年都比我大一岁。 我现在53岁  ;  ;  ;  ;  ;  ;  ; 记者:那个年轻人是选择了英语海峡时报还是不想读新加坡报纸?  ;  ;  ;  ;  ;  ;  ; 吴:如果他们说完全不读新加坡当地媒体,那也可能是事实。 为了了解新加坡的当地信息,还是需要看新加坡的报纸。 海峡时报对世界、地区的报道,是因为我们对地区和中国的报道还是蛮好的。 在这方面,我们对网民很有价值。  ;  ;  ;  ;  ;  ;  ; 记者:一位年轻网友告诉我,几周前关于芳林公园《人口白皮书》的抗议活动,第二天香港的《南华早报》放在头版,《海峡时报》在四版小边栏…… ;  ;  ;  ;  ;  ;  ; 吴:其实不是小边栏。 我们其实在前面,应该是假头栏。 我们在照片的运用上几乎跨越了半栏。 全栏。 《海峡时报》也做得相当大。 这要看你怎么看了。 老实说,这样的事件,如果五年前不能报告的话,可能就在有报纸的小版本里。 我们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但从网民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变化可能还没那么彻底。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不得不承认 最大的压力如何在最大的空间里发挥好的专业作用 ;  ;  ;  ;  ;  ;  ; 记者:你怎么看新加坡民众政治的觉醒? 贵报前面有复印评论。 新加坡人以前对政治冷淡。 也许是因为新加坡政府过去做得很好,很好地照顾了人民。 但是,现在新加坡人对政治的觉醒,对媒体有好处吗? 贵报政治情报报道的空间至此扩大了吗? 还是媒体相应地说风险很大,出现了两种不高兴的情况,政府认为你说得太多了,民众又觉得你说得太少了? 如何平衡困境?  ;  ;  ;  ;  ;  ;  ; 吴:我自己认为人民政治觉醒,人民政治成熟,一定是个好事件。 我们应该帮助新加坡人民政治进一步觉醒。 这可能会使我们媒体人的工作更困难,更具挑战性,但不是希望我们的人民继续保持政治冷漠,我们的工作更方便。 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挑战性无疑是新加坡长期快速发展的好事件  ;  ;  ;  ;  ;  ;  ; 我自己很乐观,新加坡人从某个角度来说,刚满21岁,得到自由和尊重,他们认为我们可以挑战我们的父母,挑战权威,这似乎有点叛逆期。 我们经历过反抗期。 以前没有。 现在突然有。 这什么都要反叛。 但是你可以通过这一段。 你会慢慢成熟。 你以前传得不好。 为什么有权威? 因为他们有存在的理由。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段。 新加坡要多长时间? 我不知道。 但是,我有自信。 过这一段。  ;  ;  ;  ;  ;  ;  ; 记者:但这必须基于两个方面。 一是民众自己的政治成熟,形成对极端言论的自我过滤机制,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须发生变化。 你认为政府和民间的调整在速度上是同步的吗? 还是政府慢还是民间快?  ;  ;  ;  ;  ;  ;  ; 吴:这两者的摩擦,游戏都是存在的。 这就像家庭一样。 父母面对大人的孩子,他们应该放什么,不应该放什么。 父母也挣扎着,父母也走在这一段。 政府现在也在调整。 政府也是,如果政府不调整,他们总有一天也不会组建政府。 我想他们知道自己调整。 现在开始有点不舒服,有点摩擦,有点紧张。 我想随着大家成熟,那样的一天会到来的。  ;  ;  ;  ;  ;  ;  ; 记者:我们以前以为我们是政府和民众的桥梁。 新加坡政治转型期的时候,贵报是越来越成为政府的解释者,还是舆论的传达者,还是跳出政府和民间,我们是中立的监管者,你认为三者之间哪个更重要?  ;  ;  ;  ;  ;  ;  ; 吴:我想三个人都应该做。 我认为过去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政府新闻的传播者很多。 所谓上意下达,现在我们也必须下意下达。 我们也必须更独立,对两者都有参考意义的意见。 这方面也必须做。  ;  ;  ;  ;  ;  ;  ; 英语有个单词叫“dynamic”(动态)。 由于彼此的相互作用,大家慢慢适应,形成良性的相互作用。 现在有很多互动。 这些交互可能有点紧张或者有什么。。 有时我们自己适应不了,有时是政府方面,有时是民众方面,但我认为这是我们一起学习彼此共存的方法需要时间。  ;  ;  ;  ;  ;  ;  ; 记者:我想我在新加坡做媒体主编,最大的压力是从哪里来的? 销售额,业务拓展压力,还有其他压力吗?  ;  ;  ;  ;  ;  ;  ; 吴:不是销量。 这是第二阶段的问题。 我想我如何为我的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个压力比较大。 如何为我们的网民服务,还有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话,新加坡的政治环境在变化时,新加坡人民的要求在变化时,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形势在变化,我是哪个  ;  ;  ;  ;  ;  ;  ; 一方面不要让自己陷入麻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我最大的空间里发挥好的专业作用。 这是我们最大的压力。  ;  ;  ;  ;  ;  ;  ; 记者:也就是说你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这种节奏的把握感,节制感,是你现在最头疼的事吗?  ;  ;  ;  ;  ;  ;  ; 吴:在完全封闭、完全控制的社会里做主编很简单,每天等待指示就行了。 或者,如果在我完全自由开放的国家当主编也很简单的话,就没有必要考虑政治上的东西了 我现在在两者之间。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前进的阶段,我如何把握社会脉搏正好,与整个社会同步,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感兴趣的挑战。  ;  ;  ;  ;  ;  ;  ;  ; (编辑注:作为新加坡和该地区的主要权威华文新闻,《联合早报》和早报网已经成为中国网民洞察中国和地区大事和大势的重要参考。  ;  ;  ;  ;  ;  ;  ; 年是《联合早报》创刊90周年 《联合早报》的前身是着名华侨领陈嘉庚于1923年创立的《南洋商报》、华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于1929年创立的《星洲日报》 这两份报纸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家后分别独立运营,其中在新加坡运营的两份报纸于1983年合并,成为今天的《联合早报》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零度新闻网

标题:热门:南洋访谈录|《联合早报》总编:自媒体让报人和政府都在检讨

地址:http://www.0ccn.com//flbxw/17254.html